干细胞疗法改善慢性肾病症状,提高肾功能!
2021-11-15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种不可逆疾病。其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临床指标表现为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GFR<60mL/min)超过3个月。

image.png

据统计,我国肾病的发病率为10%~13%,全国约有1.2亿名患者,其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10.8%,且多数肾损伤易进展为慢性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也就是说,10 个人中就有 1 人患肾病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慢性肾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免疫失调、心血管疾病、外伤、手术等。慢性肾病发病的本质机理,就是肾间质纤维化,这也是各种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共同途径。


通常,慢性肾病早期可见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尿中见血色或夜尿增多,即尿常规中出现尿蛋白(+)和红细胞(+),则可能为预警信号。


蛋白尿一旦出现,肾功能将不可逆转地下降,病情随时间不断进展。肾性血尿,多伴尿蛋白增多或管型,如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等。当慢性肾病迁延不愈,最终将发展成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F),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阻止慢性肾病向ESRF发展。

CKD 的治疗手段有限,目前主要采取维持性透析和肾移植治疗。CKD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影响全球10%以上的人口,每年造成500万至1000万人死亡。


维持性肾透析和肾移植治疗CKD是有效的,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透析费用大、缺乏供体来源、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大、药物维持花费高、手术费用高等。


干细胞作为当今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为受损组织器官提供了修复再生的可能,这种治疗方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此外,干细胞具有突出的抗炎特性和免疫调节功能,修复肾损伤、改善肾功能。在大鼠顺铂肾毒性模型中,进行干细胞移植后的小鼠可改善肾功能和肾小管损伤,减少了肾小纤维化和硬化。


推荐阅读:前景可期丨干细胞成为治疗4类肾病的理想选择


干细胞在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介入技术与干细胞移植的结合。目前干细胞移植方式主要包括静脉、动脉和局部移植,有效、安全的移植方式对治疗CKD具有重要意义。介入技术更高效地将干细胞移植至目标部位,减少细胞在肝脏、肺等部位的分布,更好地发挥干细胞在肾脏中的作用。此外,也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对干细胞进行局部移植。

2016年至2019年,我国中央财政经费拨款支持干细胞临床研究涉及重症急性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并且国家卫健委批准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盲态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的备案项目。

目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注册的就已有超过30项I / II期临床试验,侧重于验证干细胞对肾损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019年,Cinzia Rota等人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 肾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进展与挑战 》文章,描述了全球16项关于干细胞疗法在慢性肾病领域的临床试验结果,总结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和进入临床应用的前景。

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者接受干细胞疗法后,其血肌酐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Terg细胞增加、CD4 + T细胞增殖减少,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其中有2例受试者的肾小管炎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得到恢复。


对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而言,医学研究者已进行了多项干细胞治疗CKD的临床试验,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方面,我国已有2项相关干细胞备案项目经国家批准,说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已得到国家肯定。


案例1:评估注射自体脂肪组织来源的MSCs注射治疗C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员将MSCs静脉注射至6例CKD患者,剂量为1×106/kg。结果显示,6例患者中均未检测到不良反应,干细胞移植1年期间,GFR没有显着降低,尿蛋白排泄的显着改善。研究者认为,干细胞能够改善肾功能,降低组织学损害,减轻肾组织纤维化。


案例2:一项对30例CKD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与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发现移植后第1、3、6个月,干细胞组血清肌酐清除率明显增高,且2例受试者蛋白尿消失

image.png

总结与展望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成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改善肾纤维化,提高肾功能,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方面是可行且有效的。相信,随着科学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干细胞或将成为治愈慢性肾脏疾病的一种可行性有效的新方法。